“五毛”的辣条和600亿的卫龙-ITNEWS

来源:伯虎新消费(ID:bohuNC)作者:唐伯虎

2001年,刘卫平和弟弟刘福平来到漯河市创业,生产出第一根辣条,正式进入调味面制品行业。

彼时,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有4000多家。

没过几年,由于经不起“垃圾食品”标签的吊打,河南调味面制品企业淘汰的淘汰,退出的退出,到了2017年只剩下236家。

行业最危险的时候,卫龙却扶摇直上,拿下市占率第一,近期还张罗着上市的事儿。

“为辣条正名”?

2003年,刘卫平申请卫龙商标,2004年,在刘卫平的努力下,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,成为全国首家成立公司的辣条企业,其主打产品就是“卫龙辣条”。

早期,以辣条为代表的零食赛道一直是有品类无品牌,大多数从业者开的是小作坊、小工厂,产品品质参差不齐,卫生条件令人堪忧。

到了2005年,辣条的危机爆发了。

2005年底,央视曝光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(俗称霉克星,有毒,不得在食品中使用)让消费者惊恐。2007年,国家质检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,对辣条行业进行大整顿。这一连环下来,更加奠定了辣条“垃圾食品”的国民地位。

“混战”中,不抗打的小作坊渐渐倒下了,刘卫平意识到,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辣条的危机。

此后,刘卫平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,建设自动化的生产线。卫龙官网显示,其生产车间采用五大类设备和机器,包括调粉设备、熟化设备、调味设备、杀菌设备和包装设备,包括自动上料、自动包装等自动化生产设备,代替手工作业。

再后来,刘卫平开始建立质量管控体系,还专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。目前,卫龙已导入FSSC22000、HACCP、ISO22000:2018等管理体系,以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、法规为基础,结合企业实际将标准细化,建立起一套覆盖供、产、运、销各个环节的食品内控体系。